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,以获得最佳体验。 IE 10.0+以上版本 Chrome 31+谷歌浏览器 Firefox 30+ 火狐浏览器
返回 2025-09-27

APP遭遇流量攻击用户无法访问要怎么处理?

APP 突然刷不出页面、登录转圈、支付失败?大概率是被流量攻击 “堵了门”!此时的核心目标只有三个:快速恢复服务、阻断恶意流量攻击、防二次攻击。下面这套 “应急止损 - 溯源定位 - 分级破局 - 长效护防” 全流程打法,帮你精准拆招。


一、应急止损

攻击发生后,每分每秒都在流失用户,这 15 分钟的操作直接决定损失大小:

给流量分流排毒

CDN 先拦一道:立刻开启 CDN 的 “异常流量雷达”,像保安查通行证一样,按请求频率、设备标识(User-Agent)筛掉恶意爬虫和刷量工具,再把非核心市场的攻击 IP 段 “拉黑”,只放目标用户进来。

高防 IP 补位救场:要是流量攻击像洪水冲垮了 CDN,马上把 APP 域名 “转场” 到高防 IP—— 这里相当于专业 “污水净化厂”,能滤掉 DDoS 攻击的畸形数据包,只把干净的正常请求送回服务器。


给资源减负保核

弹性降级不硬扛:一边给 API 服务器、缓存集群 “加人手”(扩容),一边果断关掉非核心功能(比如积分查询、历史订单导出),把资源全留给登录、支付这些 “生命线” 功能。

精准封禁不手软:让 WAF(Web 应用防火墙)当 “门卫”,规定单个 IP 每分钟最多请求 30 次,超了就临时 “禁足”;安全组直接拉黑频繁搞事的攻击 IP;APP 端临时加道 “双验证”—— 设备指纹 + 短信校验,拦住自动化攻击工具。


APP


二、根源溯源

光止损不够,得搞清楚 “敌人是谁、从哪进来的”,才好对症下药:

先分清:是洪水漫灌还是精准偷袭

攻击分两种,打法完全不同:

DDoS 攻击(洪水型):像成千上万人同时挤破门,带宽瞬间飙到 Gbps 级,服务器 CPU、内存直接拉满 “罢工”,攻击 IP 散得像僵尸网络。

应用层攻击(精准型):表面看带宽正常,但 API 接口被反复轰炸,响应超时率超 80%,攻击 IP 多来自 IDC 机房,像 “幽灵” 专挑薄弱点钻。


再定位攻击从哪钻进来的

查 API 网关日志,看哪个接口没设防(比如公开的商品查询、未校验的注册接口)被反复攻击;

扒第三方 SDK 的通信记录,排除 SDK 被劫持或自带漏洞的 “内鬼” 风险;

用 WHOIS 查攻击 IP 归属,结合威胁情报库,搞清楚是哪个团伙、用什么工具(比如 JMeter、Burp Suite)发起的攻击。


三、分级处置

攻击大小不同,没必要用 “大炮打蚊子”,也不能用 “小刀扛大炮”:


小型攻击(影响 < 10% 用户)

只是部分用户反馈加载慢?简单!让 WAF 设好请求频率红线,攻击 IP 第一次超标禁 10 分钟,再犯就禁 24 小时,阶梯式处罚既精准又不影响路人。


中型攻击(影响 10%-50% 用户)

核心功能开始卡顿?启动 “CDN + 高防” 组合拳,服务器扩容 50%,关掉非核心接口,把资源集中给 VIP 用户和关键操作,同时安排团队每 30 分钟盯一次进度。


大型攻击(影响 > 50% 用户)

APP 直接打不开?果断切换到备用服务器集群,给云服务商打电话要 “超大带宽防护”,同时发公告安抚用户(APP 弹窗、官网通知),提供 H5 临时入口,还得上报监管求支援。


四、长效加固

一次攻击就是一次预警,得趁机补好漏洞:

事前预警让攻击藏不住

给流量画条 “正常线”:记录平时的请求量、响应时间,一旦偏离 30% 就立刻发短信 / 邮件预警,别等用户投诉才发现问题;

端侧装 “异常探测器”:用户设备短时间切换多个账号、频繁点敏感按钮,直接标记为 “高危设备”,实时上报后台。


事中防护筑三层防火墙

端侧:给 APP 的请求加密,限制单设备每日请求次数,root / 越狱设备直接禁用高权限操作;

云侧:CDN 和高防开 “智能模式” 自动识别攻击,服务器只开放 80、443 等必需端口,多余的全关掉;

网侧:API 网关先查请求参数对不对、数据合不合法,有问题直接打回,不让恶意请求碰核心服务器。


事后优化

攻击结束后写复盘报告,把漏洞、处置失误、改进办法记下来,更新应急预案;

把新发现的攻击特征(比如新型恶意标识、攻击 IP 段)加进防护规则,每季度搞次模拟攻击演练,给开发团队补安全课。


对付流量攻击,关键是平衡 “服务不中断” 和 “防御够强硬”。别等攻击来了才慌,用 “快速止损降损失、精准溯源除根源、分级处置省成本、长效加固防复发” 这四招,就能把攻击的影响压到最小。


上一篇: 服务器被入侵设置安全组有用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