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议使用以下浏览器,以获得最佳体验。 IE 10.0+以上版本 Chrome 31+谷歌浏览器 Firefox 30+ 火狐浏览器
返回 2025-07-19

网站被CC攻击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要怎么处理?

当网站被CC攻击时,服务器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 —— 正常用户的点击迟迟没有响应,页面加载进度条卡在半路,后台数据显示 CPU 占用率飙升到 90% 以上。这种时候,盲目加服务器或临时封 IP 往往治标不治本,需要一套既能快速止损、又能长效防护的解决方案。


一、先稳局面给服务器松绑

面对攻击初期的混乱,首要任务是给服务器减负。可以先通过简单规则筛选掉明显异常的流量,比如限制单个 IP 在 10 秒内只能发起 3 次请求,超过这个频率就暂时 “请出去”。同时,把首页、核心业务页切换成静态缓存版本,关闭评论、搜索等非必要功能,让服务器集中精力处理关键请求。

有个电商客户曾遇到这样的情况:促销活动期间网站被CC攻击,商品详情页加载超时率达 60%。他们先通过上述方法把无效请求过滤掉一半,再将商品图片和描述页静态化,半小时内就把正常用户的访问成功率拉回了 80%。


网站


二、精准识别分清真用户和假流量

CC攻击的狡猾之处在于,攻击流量常伪装成正常用户行为,单纯靠频率限制容易 “误伤”。这时候需要更智能的识别机制: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操作路径 —— 真实用户会浏览不同页面、停留一定时间,而攻击工具往往直奔某个接口反复刷新;或者引入轻量验证,像滑动拼图这种真人能轻松完成、机器却很难破解的方式,既能拦住攻击工具,又不会让用户觉得繁琐。


三、从架构上筑墙让攻击流量分流泄洪

如果攻击规模较大,单靠单台服务器的防御远远不够。分布式节点架构能起到关键作用 —— 把流量分散到多个节点处理,每个节点只承担一部分压力,就像多开几个泄洪口,避免单点被冲垮。

之前有个资讯类网站,遭攻击时流量峰值达到平时的 10 倍。借助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节点,攻击流量被分摊后,每个节点的负载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,读者打开文章的速度基本没受影响。这种架构的好处是,既能应对突发攻击,平时还能加速不同地区用户的访问,一举两得。


四、长效防护让系统自己识险避险

真正成熟的防护,是让系统具备自主识别风险的能力。通过分析历史攻击数据,提前给系统设定 “警戒线”—— 比如某类页面的正常访问频率是每分钟 200 次,一旦超过 500 次就自动启动防御模式;发现有 IP 在凌晨 3 点用相同设备信息反复提交表单,就自动标记为可疑对象。

有客户用了这套思路后,把CC攻击的响应时间从原来的 40 分钟缩短到 5 分钟内,而且误判率降到了 1% 以下。关键是,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反复调整规则,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优化防护策略。


网站被CC攻击,核心不是和流量 “硬刚”,而是通过智能筛选、合理分流、动态调整,让正常用户的请求始终能顺畅通行。一套成熟的防护方案,既能在攻击来临时快速稳住局面,又能在平时默默提升用户体验,这正是很多网站在经历攻击后,重新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。


上一篇: 服务器蓝屏死机是什么原因?